職業(yè)發(fā)展重于薪資:求職談薪不容忽視五大細節(jié)
轉載 來源: 發(fā)表于:05/08/2017 08:58:48 瀏覽量:1637
與此同時,求職者也會對用人單位的薪資待遇進行了解,通常來說是詢問對方的月薪。
專家建議,在初次談薪時,求職者要特別注意的是,用人單位說出的月薪通常來說是包括四金、個調稅等的稅前收入。而求職者在談及自己的薪資期望值時,通常指的是到手的收入。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差距,尤其是收入越高,差距越大。所以,在填寫期望值時有必要在后面特別注明一下。
另外,求職者最好事先學會如何將稅前收入計算為稅后收入,如果不了解,求職者可以請用人單位的HR幫忙估算,以避免日后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。
通常來說,只要求職者開出的薪資不是太離譜,用人單位都會作為參考,先具體看其資質是否符合,有意向者再面對面地具體談薪。
各種福利不容忽視
在雙方進行了初步的了解,并且有一定意向后,才會面對面具體地談薪資待遇。
這時,求職者要了解的就不是純粹的月收入,而要向對方了解公司的薪資架構、發(fā)放政策以及各種福利。有些公司會向求職者主動介紹這些信息。
目前各類公司的薪資政策差異較大,比如有的公司雖然月收入相對低些,但為員工提供利于自身發(fā)展的各項福利;還有的公司為了留住人才,將一年的收入分成14個月,甚至15個月來發(fā),這就使得每個月的收入聽上去很低,但實際年收入并不低。這些情況求職者都要綜合考慮。至于用人單位,多數(shù)公司都有自身的薪酬體系,對于每個職位都有職位描述、薪資范圍標準,如果求職者的開價高于這個范圍,那么用人單位會試著尋找薪資要求在其范圍內的其他候選人。
當然,一些非常緊缺的崗位則另當別論,因為對于企業(yè)來說,找到人才是最重要的,因此企業(yè)會接受較高的開價。
談薪過程中不要一次一個價
在求職者中,存在談薪時一次一個價的情況。專家表示,這會給用人單位留下非常不好的影響,求職者很可能就因此與機會擦肩而過。
有的求職者最初沒有寫下薪資期望值,只是在和HR接觸時口頭提到過,等進入到第二輪、第三輪面試后,因為感覺用人單位對自己滿意度頗高,于是心里打起了小算盤:當初只是隨口說說,對方不一定記得,憑自己的條件,說不定可以獲得更好的待遇。在這種心態(tài)下,有的求職者開始“跳價”。
事實上,HR通常會在面試中作筆錄。所以如果求職者“跳價”,HR心里很清楚,他會認為求職者在把職業(yè)當作生意來談,過分看重物質,對其印象由此大打折扣。
專家特別提醒求職者,一定要放平心態(tài),當初談及的薪資期望值肯定是自己能夠接受的——因為你不可能開出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薪資,既然能夠接受,那不妨把眼光放遠一點。進入公司后,用業(yè)績來向老板證明你的實力和價值,加薪自然指日可待。
職業(yè)發(fā)展重于薪資
朱小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再地強調,如果你是一個注重職業(yè)發(fā)展的人,那一定不要過于遷就薪資,一定要綜合考慮自身情況,尤其是個人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。如果這份工作非常符合個人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,而且自己對此又非常感興趣,那么就不要太計較薪資待遇上的一點點欠缺。個人長遠的發(fā)展才是最重要的。
尤其是一些大學生,存在攀比心理,喜歡在和用人單位談薪的過程中,拿同學的收入來做比較,這不可取。建議大學生盡早地明確自己的興趣所在,做出自己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,這將有利于自身的長遠發(fā)展。